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健康心理 > 正文

阐释刑事案件中心理测试(多导仪测试)技术的假阳性

类别:健康心理 日期:2017-6-21 21:16:50 人气: 来源:

  当被测个体的生理状态未达到良好或心理信息受到干扰,但能够有条件的取得测试效果时,这时的测试即为有偏测试。在有偏测试中心理信息“污染”的个体出现阳性反应,其结论的作用将下降,其心理测试的“通过”结果远比“不通过”结果有作用,其不通过结果,被认定为“假阳性”的概率更高。

  1.特殊人格。有实验证明,心理测试中个体皮电指标的变化在某些人格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实验通过MMPI人格量表测量被测人的人格,并记录心理测试中皮电频率和幅度的变化。实验发现:在MMPI人格维度的责任感(Re)上得分高者皮电频率高、幅度变化大。责任感(Re)得分高者表明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任、可靠、有集体的责任感,有固定的价值观。这两项指标的变化趋势都表明一向诚实,守信,有行为准则的人很容易被测谎仪鉴别出来。这可能是由于高责任感的个体,由于一向诚实、守信,对自己的高度负责,偶尔的会令他紧张与不安。可以推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被测人在心理测试中由于皮电反应,出现假阳性的概率可能较大。

  2. 心理信息“污染”。心理信息“污染”造成的有偏测试是造成假阳性的重要因素。案件调查期间被测人主动或被动的对案件细节有所了解,其心理信息受到干扰,同时其因为受到高度怀疑,通常会否认对案情的了解,而导致CIT中出现假阳性。

  3.近期应激水平。测试结果受近期应激水平的影响,比如测试前经历高强度的讯问或,由于讯问中反复纠缠案件相关理由或者遭到,使被测人对案件相关理由已形成类似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这种被测人在CQT中对相关理由会产生反射式反应,很难通过测试。杜培武案件中,杜先是受到连续十天十夜的讯问,之后接受测试,其难以通过任何CQT实属情理之中。另外,生活中的创伤事件等也可能转变其心理应激水平,如亲人去世、离婚等。

  测试人由于在事前查阅了案件的相关,在测试中难免存在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测试中出现假阳性可能与测试人的期望与存在一定关系。主测人在测前谈话中的暗示,甚至在测试中对题目的方式,语气、重音和语调的变化,都有可能使的被测人有所察觉,使测试结果出现偏差。

  推荐:

  

关键词:心理测试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医药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