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食药监局公布了保健食品管理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已获批准的保健食品应严格按批件载明的内容生产、标识其产品。不得生产、经营和进口贴牌保健食品。
“蓝帽”,是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审批认证的保健食品标志。在对外销售的产品外包装标注“国食健字”字样,为天蓝色,呈帽形,俗称“蓝帽”。
保健食品从申报到取得“蓝帽”,要经历准备申报材料、样品生产、试制现场核查、样品送检和专家审评“五阶段”。
但目前,我国保健品有关部门并没有公开的办理径,只好通过中介机构来申报。“蓝帽”审批的背后,存在着一条从申报企业到中介机构、再到审批部门的利益链条。
记者走访了解,很多中介,特别是中介表示,保健品企业其实什么材料也不用准备,中介可以承诺过关。根据申报种类的不同,中介机构会明码标价,办一个“蓝帽”通常要价30万-50万元,有的则低一些。比如,申报维生素类,收费12万至20万元;申报调节免疫力功能类,收费28万至30万元;申报降血脂功能类,收费42万至45万元。
然后中介会替申报企业制作一张“完美”的配方——在样品生产、审核环节“做文章”——公关专家组审评会。
另外,在审批的样品检测环节,一些检测机构发现检测结果有问题,会给关系好的中介或申报企业打电话,暗示哪儿出了问题。这时,中介或企业赶紧把钱递上,检测机构就会对数据做相应调整。
据悉,在广东省就有超过30家这样的中介公司专门帮企业做保健品批文申报,而90%的企业都是通过这些中介公司成功拿到“蓝帽子”批文。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