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健康新闻 > 正文

新闻系【商业计划书实体课】

类别:健康新闻 日期:2015-8-10 9:13:53 人气: 来源:

  2004-09-钮海津:本课讲授商业计划书的制作。同学们首先要记住的事,本课标的是基于民营(或混合)的商业计划书。这个非体制内的商业计划书是公司为了达到本司产品或项目的合作、招商、引资、融资和战略发展的既定目标,成立商业计划书制作班子,动员和组织一定范围内的单位资源,根据本司的目的、相应的格式和必须的内容,而编辑整理的一本专向投融资方展示本公司、产品相貌和发展项目目前状况、未来发展潜力的书面报告。

  《中国商业地产评论》以内容为王,各式文章体裁全力满足商业地产开发商及发展商、商业市场投资商、商业市场品牌经营商、中/高级官员企业总裁、业界专家对日常从大众的浅层商业地产新闻进行深度探求,并从中理出绪序,得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手段,从而巩固和提升自身现有的平台之高度,令自己的认识半径扩大、理论水平提高、操作能力增强、言表形态高雅、权威程度坚挺。

  2004-09-钮海津:为使得该商业计划书便于投融资方能对本公司、本产品或本项目做出有利于本司的评判,从而使本司获得投融资,商业计划书应包括反映投融资方所有感兴趣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从这些方面选取或全取:本司简历、产品相貌、管理团队、组织人事、财务状况、股权结构、市场营销和市场运营及融资方案。只有内容详实、数据丰富、体系完整、装订精致的商业计划书才能吸引投融资方,才能使该商业计划书的投融资需求成为现实。

  2004-09-钮海津:新的产品创刊和运行的同时,必须要组建一支优秀的、互补的、进取的高管团队,应重视高管的配置及简介,对外突出宣传高管团队的专业技术知识、管理才能和多年工作经验。因此,在该商业计划书里,须对高管人员予以阐明,介绍这些高管在公司里的职务和责任以及优秀经历及光鲜背景,主推这些高管具有的采编经营能力,介绍每位高管的特殊才能、特点和业绩。请注意,若投融资方有特别指定,要求该商业计划书里增添对公司结构做介绍,那么,可适当选择如下部份内容展示:或公司的组织机构图,或各部门的功能与责任,或各部门的负责人及主要,或公司的薪酬体系及惩机制,或公司的股东名单合股权组成,或公司的董事会及其,或各位董事的背景资料。提供什么内容,依事确定。

  2004-09-钮海津:在介绍产品时,首先要阐明创办新产品的思,新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本司的目标和产品发展战略,应尽量突出产品的优点并表示出产品强烈的进取,以给投融资方信任本司是能够把控局势和的大家。

  从道琼斯设计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的案例可以看出,新产品开发成功的关键,是有清晰的市场定位和服务增值点。翻开一本或一份,如果不是那么容易看出读者群体,原因其实并不复杂:或者因为内容组织并未以读者为中心,或是由于组织者的没能清晰地体现地内容上。缺少清晰的读者定位,不仅影响订阅收入,还将直接影响广告收入。因此,作为拥有双重营收的产品(一方面是订阅收入,另一方面是把受众的注意力卖给广告商),在界定读者之后,还应实现广告商产品的客户定位与受众的重合。

  (7)中国传媒业当前最需要的是出产目标用户清晰的高质量内容无论是电视、、,还是互联网形式;然后才是内容和多种渠道相结合的需求,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最终实现真正的多互动体系。高质量内容的创造,有赖于一批具有创业并能调动必要资源的人出现。2000-2003年间,期刊市场出现了一阵投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这几年有440家左右新创或改刊的新出现。但热潮过后,真正留存下来并扩大增长的并不多。

  2004-09-钮海津:商业计划书要对所述产品需求进行点评,比如读卖市场是否存在对这种产品的需求,比如需求程度是否可以给公司带来所期望的利益,比如新的读卖市场规模有多大,比如产品需求发展的未来趋向及其状态如何,比如影响产品需求都有哪些因素。因此,商业计划书里应当就读卖市场现状的综述、区域竞争及其产品的概览、目标受众和目标市场的概况、本司产品在读卖市场上的地位、全国读卖市场各区域和各特征都有所点到、有所展现。

  近期,《南华早报》《华尔街日报》等几家海外相继报道了由控股20%的财经信息供应商新华财经欲赴海外上市的消息。与此同时,央视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旗下的央视市场股份有限公司(CTR)在主板上市的计划在一两个月内“会有新动作”。此前,湖南电广传媒也表示了海外上市的野心。究竟谁将成为首家在海外上市的内地传媒企业?传媒公司的海外上市将会起到怎样的指向性作用?1999年本网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借“中国+网络”的概念、股价曾疯涨四倍,中国公司上市后,能否再次掀起狂潮?

  国泰君安境外市场证券分析师戴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携程网在美国成功上市就可以看出海外市场对中国概念股的追捧。至于传媒公司的背景是否会对投资人有影响,戴涛回答说:“应该没有太大的影响。关键在于公司的透明度,会计制度要和国际接轨,才会得到国外中介商的认可”。

  2001年10月,首届中国传媒年会在召开,着中国的传媒事业大发展的时期已经到来。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入世,这被很多人认为是不亚于1978年、甚至力度更大的第二次,必将对中国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传媒业亦不例外。

  其实,中国传媒产业早已成为资本的新宠。某跨国集团在京代表坦言:“我们在海外市场所做的许多大事情,在中国因为有诸多而不能开展,但我们目前正在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寻机会,同时我们也在耐心地等待着中国在有关领域的政策变化。”早在1980年,中美合资的中国计算机出版服务公司即已成立,出版了计算机报刊;继合资《瑞丽》后推出城市消费《漫步》;2002年3月28日,默多克旗下的星空卫视(STAR TV)正式通过广东网落地珠三角同时,传媒经营,资金亦在大声疾呼:外国人能干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干?这称得上是民间资本要涌进传媒业的最理直气壮的理由。除一些报刊已向民间资本敞抱外,有报道称:福建沿海一老板随时准备强势同时进入“四大传媒”;而上海复旦、山东三联各已掷人民币5000万元豪财于财经传媒业。

  1991至2000年10年间,中国传媒广告营业收年均增长39.73%,2000年广告营业收712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8%,其中电视广告营业额168.91亿元,较上年上升8.17%,占全国总营业额的23.70%但人均7美元的中国广告费与人均16.5美元和500美元的世界人均和美国人均广告费相比,中国电视广告仍有较大发展潜力。而2000年整个中国传媒的总规模已经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中国经济增长继续看好,中国传媒业增长势头也必然水涨船高。

  尼尔森媒介研究的广告监测数据被许多人视为经济的晴雨表。2004年一季度,中国的广告费达32亿美元,同比增长32%,成为全球广告市场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紧随其后韩国,其广告费达11亿美元,同比增长17%。“中国消费品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韩国的经济也开始复苏,其消费者信心达到1997年以来的最高点”,尼尔森媒介研究亚太区董事霍本德说:“有趣的是,在亚太区大量投放广告的基本是本土广告主,而不是外国公司。在中国和韩国,前10位的广告主无一例外都是本地公司”。

  据沙特《阿拉伯生活报》2002年6月8日报道,世界报业协会5月27日发表的全球新闻报刊业发展趋势年度报告说,2001年世界报业遇到了巨大挑战。尽管销量稳定,但2004年美国报业仍举步维艰,广告收下入降了11.5%。欧盟多数国家报刊广告收入也在下降。

  在1997-2002年这5年间,欧盟10个国家的报刊发行量持续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比利时4.9%、丹麦10.7%、1.12%、法国0.7%、6.4%、希腊11.4%、11.5%、荷兰7.9%、4.9%、英国8.7%。与此同时,奥地利、、意大利和西班牙4国的报刊发行量分别增长了2.4%、8.1%、3.7%、和2.9%。其他欧洲国家发行量在2001年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挪威下降2%,土耳其下降18.9%,冰岛下降9.7%,下降1.2%。

  2004年,欧盟8个国家的报刊广告收入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奥地利5.5%、丹麦2.23%、3.7%、0.1%、希腊19.3%、意大利0.6%。比利时和报刊广告收入分别增长了1.9%和1.7%。

  报刊连续5年在广告市场中占据最大份额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中国、爱沙尼亚、、法国、希腊、、、意大利、、马来西亚、墨西哥、巴基期坦、葡萄牙、韩国、泰国和英国。看来,生活质量的高低与新闻工具的使用最有关系的。生活水平提高,电视消费下降,的消费增长。

  2003年被称作中国的传媒年,慧聪研究中心按照刊例价格和版面对1048份和广告刊登额的统计,展现了2003年报刊广告市场的基本态势:中国2003年平面广告投放总量为人民币342.22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8.85%。与2003年相比,2003年的增长速度出现大幅回落,下降了22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广告总量为311.89亿元,比上年增长6.05%;广告总量为30.33亿元,比上年增长44.52%。

  另一说法是,来自AC尼尔森国际媒介总部日前公布的最新亚太区广告花费年度调查显示:尽管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作为亚洲最大的消费市场,2001年中国的广告投放量达112亿美元,较去年增长了16%,再度成为亚太区投放量最大的国家。尼尔森的数据表明,2003年电视、和的广告收入创了新高,分别是81亿美元、29亿美元和2亿美元。在广告花费排行榜上,补药和维他命产品仍居各个品类之首,但与2002年相比出现了7%的负增长,是排名前10位的品类当中唯一出现下降趋势的品类;洗发水和止咳、治感冒药是2004年增幅最大的两个品类;中成药和房产增幅超过25%,而手机则态势平稳。

  2004年排名前10位的广告无一例外都有是国内生产商,而且有了些许小变化。8月30日消息: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发布的2002年上半年中国广告业发展报告显示,上半年广告经营额投放量前5强依次为食品、房地产、药品、化妆品、家用电器。食品广告以40.92亿元的经营额荣登榜首,占全国广告经营额外负担的10.78%,以微弱优势领先房地产广告居首位;房地产广告经营额稳中有升,达到40.15亿元,占全国广告经营额的10.57;由于大众媒介发布处方药的实施,多年雄居榜首的药品广告经营额退居第三,经营额为37.82亿元,占全国广告营业额的9.96;化妆品广告经营额为31.07亿元,占全国广告经营额的8.18%,家用电器广告经营额为30.85亿元,占全国广告收经营额的8.12%。

  报告显示,中国传统四大媒介广告经营保持平稳格局。广告经营额64.43亿元,占全国广告营业额的30.19%,以绝对优势高居榜首;电视广告经营额54.84亿元,占全国广告经营额的14.44%;和广告经营额9.54亿元,占全国广告经营的2.51%;期刊广告经营额为5.56亿元,占全国经营额的1.47%。

  广东省是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全省电视观众的总数为680万户,是的10倍。面对如此广大的收视群和庞大的市场,亚视必将与默多克新闻集团控股38%的凤凰卫视股份公司及其在的竞争对手电视公司(TVB)公司展开一场激烈的竞争。

  大华服务有限有成立,打破了国家邮政总局对报刊及新华书店对图书全国发行的独家经营局面,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准在中国同时经营、期刊、图书的发行公司。大华服务将首先在发展,未来将通过企业收购行动,在中国主要城市逐步建立分销站。最终目标是覆盖东北、华东、西北、中南和西南。

  “强生”是上海最早从事出租汽车业的企业,与上海有大众出租汽车公司、锦江出租汽车公司并称上海出租汽车行业的三巨头。1992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的公司,到去年公司拥有出租汽车5000多辆,出租汽车拥有量占上海全行业的11.69%,服务量占行业的13.71%,位居行业前列。

  从出租至传媒,在看来,两大行业没多大的联系,强生涉足传媒,有什么优势?董事会秘书吴本初答道,第一,强生的5000多辆出租车,都有流动传媒载体,可以做广告、做宣传;第二,强生有这一品牌信誉,可以更好地与传媒业沟通。吴本初解释道,传媒业还是市场培育程度低、发展空间大的行业。据了解,目前,上海平均每千人仅有40多份报刊。

  在2003年3月举行的上海强生公司3届9次董事会上,强生公司决定加大向传媒业投资的力度,根据董事会决议,公司投资2亿元,组建了传媒创业投资公司,将优选新的投资项目。据董事会介绍,传媒业将成为强生的新增长点,新的支柱产业,若干年后,传媒业的收入将超过出租车主业。

  研究人员认为:中国广告业的全国营业额从1997年开始一上扬,到2002年已达937亿元。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一些中国重点城市及省份的华东地区,在1999年的广告营业额在全国营业额所占的比率最大,达到42.3%,而西北地区仅占2.4%。经济较发达的一些大中型城市他们的广告收入相对较高。

  调查发现:外资、合资广告公司和本土广告公司在营销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型外资广告公司的客户主要是跨国、全球性的客户居多,一般只有很少的国内客户,他们很少自己主动找客户;中等外资、合资广告公司其国外客户也占了一定比例,他们拥有一定的国内客户,但总体比重不大;较大规模的本土广告公司也拥有一定的跨客户,但比重不大,而中小型的本土广告公司则一般只有国内客户。价格成为很多广告公司与广告客户离合的主要原因。随着竞争加剧,一些被看好的中小型广告公司纷纷打出较具力的价格。

  整体来说,国内专营广告公司与客户合作的时间均在2年左右,属于中、短期结合,长期合作的客户较少。原因之一,是因为国内广告公司很多,令广告客户有许多选择。其二,由于国内很多广告公司制作、服务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双方之间很难沟通。调查发现:在广告客户看来,广告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低(90.9%)以及创意达不到要求(88.3%)等,是造成广告客户对广告公司不满而分离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员认为:在广告客户看来,一个广告质量的好坏与广告公司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很有关系的。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广告客户群体希望根据消费者的变化,将有限的资金运用到实处,能够得到实际的。因此,广告客户就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广告公司,一旦广告客户看不到实际效果,便将一切归咎于广告公司的工作不力。

  在物质生产已经过剩的情况下,大量资本转而到生产领域寻找着投资机会。在网络让它们失望的一刹那,它们蓦然发现了传统,因为在网络挣钱之前,不少传统全都有已经实现赢利,甚至某些个别凭借着较强的注意力效应获得了大量财富。

  中国在2001年下半年发布了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影视业的若干意见,强调要以增强宏观控制力和微观组织活力为眼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全面深化新闻传媒业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传媒业集团化,组建跨地区、多的综合性新闻集团,并对比较的传媒业融资问题、与外资合作、跨发展等问题都做了具体的回应,显示有关方面已经不满足于传媒业以往自发的、渐进式的步伐,而欲通过行政力量为加速国内传媒业的整合,并建立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和默克多新闻集团为未来经营模式取向的综合传媒集团。

  按常规,无形资产随着产品的不断进入市场和占有率的扩大,每年应有%的市场增值率如果剔除不利因素,最少能在三年内申请上市,本案资产的市值将达到人民币万元至少万元左右,去除前期投资约万元,最少也可盈利万元至万元。

  《中国投资报告2001》引述的相关调查表明:中国资金紧缺的机构高达82%。显然,中国这个意识形态的东西不产业化似乎不行。中国产业做强做大才能迎战入世后在口的国际竞争,就不得不借助业外资金。而在中国,传统上就一直受业外资金进入传媒有观念影响,因此,政策的摇摆,就是在担心资本化动作是否会导致失控。

  可喜的是,中国传媒的融资体系正地日益松动,连很多后知后觉的人也已经感觉到了它的冲击。中国投资的主体1995年开始了从投资向自身投资为主的转变,规模化要求引入业外投资的呼声日益高涨。中的第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将经营传媒进行了格式化:“要适应社会广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规范有效的筹资机制,逐渐形成对文明建设多渠道投入的体制。”“传媒领域投资融资体系创新,”是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已经在落实具体行动了。

  不久前在上海一次广告工作会议上,来自各大广告公司的主管们人士,要想赢得发展空间,唯有多做客观、的报道。其实高品质的内容本身就是确保成功的最关键要素。研究专家喻国明教授认为,现实的条件下,定位普及的出售高质量文章的是可能脱颖而出的有效选择。在低水平资讯已较为发达的情况下,硬文章反而能资讯的有效性。但它意味在不短的时间内,不仅无法获得暴利,相反要持续地大量投入。

  持续地大量投入,显然是急于寻求题材的A股上市公司和捞一把就走的游击商人所不愿意的。《今日美国》在赔了13年后才开始赢利,中国国内的资本显然缺少这样的耐心和韧性。资本投资,言之凿凿都是看好的巨大发展空间去的,但有的人几个月见不到回报,就显得有点猴急了。是不适合目光短浅的投机者与对理想缺乏信心的投资人的,他们要相信自己的梦想,相信自己的与众不同,相信新闻理想的高贵性。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新闻出版发行领域正逐步对外。根据,境外资本经批准可参与广行经营,以参股形式入股中国发行集团。《文汇报》报道,中国出版发行印刷领域三大集团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发行集团、中国印刷集团已经相继成立运作,有关也紧随出台。据透露,中国发行集团可以融资,吸引国有资本、非国有资本和境外资本参股。但融资必须确保国有资本的主体地位,以防境外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影响出版导向。

  对于外资有限度的,现在仅限于发行、印刷领域,但仍然引起境外同业的极大关注。而对于境内资本来讲就显得相对宽松。国家的有关允许出版集团可在新闻出版、影视系统向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融资,已有明确业外投资方不参与编辑业务。

  有关方面透露,中国入世对发行方面的书报刊分销服务作过承诺,今后五年将加大力度。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源不久前曾表示在今后五年内,将逐渐取消外资从事书报刊分销服务企业在地域、数量、股权及企业设立形式方面的。新闻出版营销的新华书店,也将实行股份制,允许国有和非国有资本介入。为应对入世后的冲击,提高综合竞争力尤其是国际竞争力,中国新闻出版业已经作了大力度。据石源透露,内地已经成立26家报业集团、6家出版集团和4家发行集团。

  比如,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广电集团的经营部门(报刊的印刷发行和广电的传输网络等)经批准可以以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由集团控股,吸引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资金,但投资方不参与宣传业务。

  体的结构调整和业务重组中,如投资广电领域电视网络、投资合办等,从而实质性地分享到传媒产业的高利润。再次,非国有的投资机构和企业集团也将受益。这些非国有的资本虽然被严格只能投资在传媒的经营性业务领域,即传媒的广告、发行、印刷、零售等经营活动中,但至少他们获得了一个进入传媒产业的切入点,特别是对于此前已经投资于这个领域的资本来说,新政策的出台使其投资行为获得了保障。

  但国有资本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决定其一段时间内在传媒实业界的投资都不会有大的进展和影响力。首先,非国有资本一般很难获得投资现有主流集团的机会;其次,如果非国有资本控制的都是一些效益不佳、行业排名靠后的,则需要组建专业传媒团队、并进行长期的持续投资才能逐步培育出的竞争力和美誉度。从这个角度看,非国有资本投资传媒尤其需要耐心。象《中国商业地产评论》这样的非主流,应国有资本投资的首选对象。再次,如何实现资本和传媒业务的顺利对接也是一个难题。从基本功能看,传媒的经营分配制度处于中国传媒动作体制的最底层,经营部门的设置和动作主要以服务编辑部门为目的,社会效益应放在首位。而非国有资本的本性都有是以逐利为根本目的,在传媒转型期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直接关系到这些资本能否继续在这个领域。

  2004-09-钮海津:商业计划书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有:商业目的;市场调查及前景;资金需求及财务分析;团队技术支持;无形资产的预估;回报及风险评估。投融资方最重视回报及风险评估,这一节课我们讲《财政前景预测》。

  据MorganStanley1998提全球投资报告分析,在对11种产业建立起世界极有竞争力的大企业所需年限做的统计中,大众传媒业所需的年限为8年,远远快于医药业、日常消费品、银行、电力、能源和建筑行业。而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竞争有限的中国,建立一个成功的品牌的年限还可以缩短24年。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急剧转型期,13亿中国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文化信息产品的需求也必会日益增长,因此,中国传媒产业拥有极为庞大而珍贵的用户资源及其增量,其市场潜力远非其他一般产业可比,具有不可估量的资本投资价值。

  实际上,中国传媒业已连续3年以25%的幅度增长,1998年利税总额首超烟草业,成为排名第四的国家支柱产业。但由于其特殊性市场准入制度,中国传媒产业资源稀缺,注定成为获取超额利润的好景市场。

  中国拥有13亿人口,占当今地球上大约63亿总人口的1/5强。巨大的人口数量让中国制造商拥有其它地区的竞争对手无法具备的优势: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同时,人口众多还意味着中国消费者除了对汽车和家用产品需求巨大以外,还对诸如电话,互联网服务以及在工业化国家出售的其它所有产品和服务都具有潜在需求。

  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那些努力在中国经济大餐中分一杯羹的企业获益匪浅,那些以中国市场为投资对象的公司的股票和共同基金也行情看涨。根据基金情报供应商力普公司(Lipper)的调查,截至2003年11月20日,投资中国地区的基金平均上涨了47.42%,在全球股票基金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黄金股票基金同期54%的回报率。力普列出了两支表现最好的投资中国地区的基金:一支是大联伯恩斯大中华97基金(AllianceBernstein greater China97 Fund),到去年年底上涨了66.7%;另一支是美国全球投资者中国地区机会基金(U.S. Global Investors China Regional Opportunity Fund),从2003年1月1日以来上涨了62。7%。

  2004-09-钮海津:如果可能的话,商业计划书要对流动资金有表示,有计划和有控制,在计划书里展示损益表,反映公司或产品赢利状况和运作后经营结果,使得投融资方可以用这个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得到的比率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可能的投资回报率。当然,若财务状况非常不好或还未能见好,也可适当淡化流动资金和资产负债表的展示。

  1、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传媒市场明显升温。从AOL时代华纳、维亚康姆、新闻集团这样稳扎稳打的国际传媒巨头到闻风而动的风险投资商,从急于寻求题材的A股上市公司再到无数倒一把就走的游击商人,都有纷纷张开渔网,翘目盼望捕获的时节。捕获的目标包括、、电视频道、影视音乐产品制作和发行公司、图书出版和发行公司、艺人经纪公司、广告公司等等。

  跨国传媒巨头具有无可比拟的资金和资源上的优势。除了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外,有两个原因使得他们在同中国本土上的传媒公司竞争的时候拥有较大的心理优势:全球平台上的内容资源和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运作经验。特别是数十年积累起来的产业运作经验,绝不可以轻易模仿的。

  2、虽然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为这些跨国巨头进入中国市场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客观上为中国本土的传媒公司腾出了一定的空间,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跨国巨头进军中国的脚步会越来越快,本土传媒公司面临的与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从长远来讲,中国对传媒领域的行为会逐步从前端管理过渡到后端管理,即放宽入市,提高监管力度,出现问题予以。这种管理方式的转变对真正有实力和资源的跨国巨头来说当然是一个好消息。

  跨国巨头的入市反过来对具有全国覆盖能力的发行商来说也同样是一个好消息。这是因为这些巨头为尽快占领市场,多半不会选择从头开始建立自己的发行体系,而更会倾向于同有实力的专业发行商合作。另外,目前中国对内容制作的狂热投资也会为发行商的钱袋带来更多的内容。

  对中国的发行商来说,最核心的能力是在全国范围内占有电视频道或书店、报摊的能力。特别是电视节目发行商,要想获得跨国巨头的青睐并最终成为具有规模的赢家,一定要通过事先预购主要的时间段来获得足够大的吞吐空间。这就是资金及专业运作能力(尤其是风险控制能力)上对这些发行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规范化运作不仅能够帮助国内的内容提供商自己更好地发展,同时也将有助于他们把自己做成跨国巨头的合作伙伴乃至并内参目标。应该看到,行业不是一个可以小打小闹的行业,的市场也越来越趋于全球化。在这种情况下,最终胜出的必将是那些拥有全球资源和跨国平台的超级传媒公司。

  无论是传统也好还是网络门户也好,要想做成对跨国巨头来说具有价值的内容提供商,除非你有数十亿美元的家底可以撑着你高举高打,否则一定要注意在初期不要把战线铺得太长。不少内容提供商或者有志于进入这个行业的老总,他们看到这个领域正在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希望迅速搭起一个天大的架子招摇过市,因此往往在还没有做出一份像样的、或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电视栏目的时候就告诉你:他们正在全面进入报刊、影视、音像等所有传媒市场。这种运作模式是十分的,最终几乎肯定是费力不讨好地错过这班车。

  4、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中国新闻周刊》,于2001年11月底曾宣布休刊整顿。这家创刊于2000年1月10日的新闻周刊,其资金来源于在国内注册、实际上是在美华人投资的公司:新世纪成功集团。业内人士推算,像《中国新闻周刊》这样运作的,一年至少需要500万元的投入,经营得当的话,三年基本可以持平。新世纪成功集团显然不准备投那么多的钱,满打满算也就只投资1000万元。在预期资金全部“烧”完之后,没了后续资金,于是,发生了周刊不能正常出版的极端事件。如果新世纪成功集团对《中国新闻周刊》进行的是长线运作,那么就不会出现资金链断的事件。

  资本和接链出现短暂的婚姻,不能不说不得是婚姻起初就为最后的困境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国报金页营销研究中心是一家专门为电视、、报刊等提供咨询、策划和调研评估的专业化顾问公司,其创办人温泉信表示,资本“半途而废”的例子要远远大于“善始善终”。

  所谓的“是中国最后一块暴利行业”,显然是获得资本从算术级到几何级青睐的最大动因。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分析,中国整个传媒市场的潜在规模在人民币1000亿元以上,目前的实际规模不超过800亿。

  5、亿唐网发展总监稽晓雄曾经供职于多家,他认为要进入良性循环,资金的持续投产必不可少。《上海一周》前主编徐沪生则坦言,现在有意的资本大多抱着赚急钱的心理而来,很少有资本愿意持续投入而长线运作。资方和有意跳槽的精英往往开门见山:“今年给你一两百万元,明年你能给我赚回多少?”面对这种现象,专家们这样评论:

  IDG高级副总裁熊晓鸽对此的态度是,传统不宜风险投资,只适合进行策略性投资。策略性投资,显然不能要求有急功近利的回报。按照熊晓鸽的理解,如果竞争规范、行业成熟的话,一家的成长率应该是所服务行业成长速度的2倍。

  喻国明教授认为,行业要求投资规模投入和长线投资,因为只有大规模的投入,才能跨越一定的市场门槛;只有长线投资,才能发挥建立在品牌和受众忠诚度上的媒介影响力经济,春播秋种式的投资回报效应是不健康的。

  唐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陆兴东表示,未来激烈竞争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巨额资本的支持。因经,具有雄厚财力集团背景的企业,是“选婿”的首要。其次,需要资方具备的必备条件是长远的、综合的信息服务战略。

  中国经济目前的转型,势必要求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化发展,而规模化发展阶段的传媒受到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的投入效应作用,自然受到大量资本的青睐。问题是较强的赢利能力,并不能使资本立马大肆获利。用行话来说:“内容是否详实生动,版式是否活泼多样,风格是否咸淡相宜,广告商是否接受和认可等等,都需要市场和时间的检验。”

  8、业界人士常说中国的传媒市场还有90%没有开发,但一进入操作他们却都有涌向那已经争夺得十分激烈的10%的市场,而90%的市场在哪里根本没人看到。譬如时尚类市场早已趋于饱和,大家却还在时尚期刊,原因是时尚广告看好,或者说所谓白领阶层和时尚人群最受广告主青睐,这着实是个误区所谓“白领”在中国还远未形成一个完整内容的阶层,时尚人群就更是一个无法准确描述的、想象中的人群。当然这并不影响诞生一两本《时尚》《瑞丽》这样的时尚期刊,中国毕竟有十几亿人口,但尾随其后的数十本时尚类期刊所造成的虚假繁荣的景象确是不折不扣地在制造“时尚泡沫”。

  娱乐类、财经类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一窝蜂”式的使得某些很窄的领域里拥挤不堪,而90%的领域却无人问津。譬如真正有群众基础和广阔市场空间的少儿类、教育类和农村、农药类期刊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还有数以千计的专业类的市场化程度非常低,其价值提升的空间较大,并且少儿、农村和专业类其开发延伸产品和增值服务的空间都有是无限大的。

  尤其是13亿人都离不开的房地产业。许多投资者意识到这一商机,他们在、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等发达城市正在策划或已经出版面对大众的地产类报刊。而《中国商业地产评论》倘若为“少数人”商业地产开发商及发展商、商业市场投资商、建设建筑房地产业界的总裁和专家们服务,就是开拓一个不易被人抢去“奶酪”的地。

  9、每个行业的领跑者必定是该行业制定者。目前时尚类期刊行业的规则即是由《时尚》《瑞丽》等设立的市场规则赔本赚吆喝,吸引广告主。由于他们是成功者、领跑者,这个规则就被行业中人视理。

  其实不全然,后来可以不按照他们设下的套去玩,甚至可以不在一个径上走。因为时尚类、休闲类的豪华期刊囿于自身内容缺乏的必读性,因此多是以低于印刷成本的售价去争夺市场占有率。但如果内容有令人不可不看的真材实料或者针对性和实用极强的刊物就没有必走这条“高举高打、长期烧钱”的径。

  10、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中国商业地产评论》与其它的差异。已经进入风格化的时代,但仅有风格上差异是不够的,在内容上(观点、立场、讯息等)、形式上(设计、装帧、印刷等)、营销上(宣传推广、销售渠道、销售政策、促销策略等)等等,方方面面、细枝末节都有要体现差异,这就要《中国商业地产评论》专业团队的创新能力了。

  的运营径无论是“产品-资本-资源”的模式,或者是“资源-资本-产品”的模式,最终的核心还是产品。资本市场的表现是需要产品的盈利能力去支撑的。因此,做好产品和做强品牌是《中国商业地产评论》的关键。而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和旧的游戏规则,兢兢业业做内容,踏踏实实搞战略,走一条适合在中国和发展、适合传媒公司自身内外变化的产业化之。

0
0
0
0
0
0
0
0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医药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