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内的老人 木子
伤感,一个带有忧郁情调的词,它更多地发生于中老年时期——时光带走了许多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却将万般感慨、痛苦、失落、孤独、遗憾留在当前的生活中,伤感便成了许多中老年人最普遍、最经常的情绪状态,甚至成为很多疾病的直接或间接诱因。
那么“伤”从何来?综合起来有这样四个方面的心理原因。
一是怀旧追忆心理。人老恋旧事。生活中的许多中老年人总喜欢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甚至拿过去和今天比,而且大多数情况是拿过去的春风得意和今天的失意、不足比。因此,越比对往昔,怀恋之情越重,甚至对今天的一切都。过多地沉湎于对往事的回忆,便因为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而遗憾,伤感之情油然而生甚至日益加重,天长日久,便会心情抑郁,性格也会随之变得孤僻。
二是生离死别心理。朋友之别也好,夫妻之别也罢,如若只是一时的、短暂的,或时间虽长但还有再见之时,那么伤感总是有限的、可以的,因为再会的希望之火会像茫茫戈壁上的一泓清泉,漫漫风雪中的一炉炭火一样给离别者以慰藉,以鼓舞,以力量。假如这离别因各种缘由再聚首之希望,成了名副其实的生离死别,那伤感之程度则远非一般离别可同日而语。因此,老来失伴,挚友作古,知己别离,都会使中老年人疾首,悲伤过度,极易伤身损志。中老年人的心理活动是很复杂的,如果自身缺乏寄托,很容易演变为崩溃。
三是空寂失落心理。中老年人产生失落感是很自然的。如离退休后在家无所事事,一改往昔的忙忙碌碌,清闲的日子往往感到更累。又如老年人有时一些愿望或打算得不到实现,在平常是很自然,能正确对待的,但此时“老了,不中用了”的感觉便会骤然而生,伤感之情便会悄然袭来。
四是自怜心理。老年人奋斗一生,应该说了比较坚韧的心理承受能力,无奈年至日暮,面对心理反而变得比较脆弱。比如身患疾病,很容易对命运和前途产生较重的悲观情绪,自哀自怜,失去生活的信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