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大力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构建立体网络。打造以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员为,学科教师为生力军,学生为主体,家长为后援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强调全面渗透、全员参与。专职心理教师和校内外科医生组建学校心理健康与教育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教育工作。100多名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员,深入学生群体开展个别座谈、团体,重点关心帮助特殊生群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通过积极的案例引导、平等的交流沟通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家庭,发放《致新生家长书》等资料,组织心理咨询专家与家长座谈,争取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探索有效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如将“5.25”心理手语操比赛固化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品牌活动,通过手语操学习、训练增强参与者的团队归属感和认同感,每年有1万多人次受益。建立学生朋辈心理服务的成长团体,鼓励学生发展。心理——“开心部落”每周开展活动,主题涉及认识、悦纳、找寻职业目标、学会融入社会等。发挥宿舍文化建设作用。在虎溪校区以项目形式推动学生工作站宿舍文化建设,使宿舍成为培育学生品质、文明习惯和健康心理素质的第二课堂。
丰富工作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预防和被动干预转变为积极开发学生潜能。课程的引导重点从关注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转向帮助学生树立平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社会心理学》等“接地气”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心理健康从情绪管理、人际调节、学习压力调适、情感、睡眠、职业选择、考试压力和性心理等八大方面制定“菜单”,由学生自主“点餐”。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微博互动咨询等,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建立积极的咨访关系,使心理咨询成为帮助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