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心理都在不同程度地发生着变化,随机而起。经心理测试证明:下列图片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力有关,你的心理承受力越强,图片转动越慢。美国曾经以此作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测试,他看到的图片是高速旋转的,而大部分老人和儿童看到的则是,这幅图片是静止的。请大家为自己做一下测量,看看你的心理承受力有多大,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读完这段看似富有的文字,再看一幅神奇的图片,有人讶异,有人疑惑,有人一笑而过,有人惊慌失措……也许更多的人在纳闷:我最近没啥压力,怎么也会觉得它在转?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心理压力测试图”在网络上被广泛了近10年之久。然而,即使流传得再广,始终还是。这些图片本来就能让人产生动态错觉,与心理压力大小无关。
这些图片虽然形式各异,“运动”方式也各有不同,但其背后利用的原理,都是一种叫“周边漂移错觉”的视觉。周边漂移错觉是一种能够由边缘视觉观察到的异常运动错觉。心理学家Faubert和Herber在1999年首次提出周边漂移错觉的概念,而早在1979年,Fraser和Wilcox就报道了这种现象。因此,这种错觉也被称为Fraser-Wilcox错觉。
2003年,日本立命馆大学的北冈明佳和京都大学的芦田宏提出了增强周边漂移错觉的方法。他们指出,阶梯式的亮度变化比平滑的亮度过渡更能体现周边漂移的错觉,片段化的边缘也优于直长边缘。根据这些优化理论设计的图案大大提高了周边漂移错觉的效果。同年9月,作为周边漂移错觉的优化个例,北冈利用静态的重复不对称图案设计了“旋蛇”。这幅引人注目的作品让他名声大噪,并激起了人们研究周边漂移错觉的兴趣。研究表明,不能感受到周边漂移错觉的情况在人群中的比例只有约5%,因此,看到“群蛇狂舞”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并不意味着你的心理压力有多大或心灵有多脆弱。
随着心理学和生物学领域对周边漂移错觉研究的深入,影响周边漂移错觉效果的因素以及错觉的神经生物学基础都逐渐被揭晓。
不难发现,当你盯着“旋蛇”中的一条看时,那条蛇就不再旋转了,而当你视线转移时,蛇又开始旋转。当频繁眨眼或视线持续转移时,周边漂移错觉的效果尤其明显。这表明刷新图像对视网膜的刺激,对于感受周边漂移错觉常重要的。
其实,设计、观察这些千奇百怪的周边漂移错觉图片,不是为了检查自己的心理状况,而是更多地出于一种对美的体验与享受。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之后,北冈明佳的个人网站持续更新着他设计的周边漂移错觉作品,不断震撼着观察者的眼睛。针对周边漂移错觉,科学家从未停下研究的脚步,设计师们也逐渐开始感受到这些原理简单但效果出众的错觉的魅力。从产生错觉的蛋糕到凡·高的名作,这些绚丽而奇特的错觉已经被运用到艺术设计当中,终将摆脱的绑定,以真实的样貌,回归人们的生活。
破解。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类的产生,将周边漂移错觉与心理承受能力或心理压力测试联系在一起,不仅不科学,更不符合这些错觉图案设计者和错觉研究者的初衷。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