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健康心理 > 正文

让我来告诉你强迫症到底有多惨

类别:健康心理 日期:2019-5-4 1:47:57 人气: 来源:

  陈良宇 内幕选择困难症、拖延症和强迫症常常被网友戏谑地诊断为“穷、懒、贱”,甚至被很多人当作“时髦”或有趣的标签,拼命往自己身上贴,却忘了真正的强迫症患者活在什么样处境之下。

  2010年,伦敦大学的一项研究告诉我们,78%的强迫症患者有侵略性念头:怕自己是个连环杀手,哪天就把爸妈给杀了,怕自己跟动物,怕自己是个压抑的恋童癖……所有这些念头都在他们脑子里翻滚。

  害怕自己哪天真的失控,他们选择了。心理学家了36788名强迫症患者,研究结束时1.48%的患者已经了,11.68%的人试图过,女患者的重复率竟然高达30.3%。

  2010年3月24日,在经历过事件后,福建南平实验小学复课,经过心理后一名学生在纸上画下了这幅画/视觉中国

  强迫症并不是一种玩笑就可以搪塞过去的“完美主义”,它的致病因素非常复杂,最重要的是,在中国,对疾病讳莫如深的我们几乎堵死了所有强迫症的治疗途径。

  很多人在半开玩笑间,把“座的龟毛”、强迫性人格障碍和强迫症混为一谈,事实上三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或许你遇到过这样的同事,只有工作才能带给他成就感,一起工作时,几乎没有同情心,只遵从自己的一套行为逻辑,一旦出了岔子,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检查细节,不断重复重来。

  有人机智地总结出来了:“这不就是座嘛!”其实不是的,这可能是种人格障碍,叫强迫性人格障碍,跟你几月份出生没有半毛钱关系。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群发病率约为1.7%,而根据1988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强迫型人格障碍约占人格障碍总人数的5%。而且他们觉得自己没病,在追求型完美的道上感觉非常良好,影响人际交往?不care的。

  这也是强迫症和强迫型人格障碍最大的区别。强迫症是一种从大脑到行为的失控,患者知道自己病了,很痛苦,甚至厌弃,严重程度远超座的想象。

  在中国,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达2.6%,多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发病,而且强迫症与其他焦虑障碍的共病率高达35%-70%。在强迫症患者中,抑郁症和社交恐惧症占了1/3,酒精和某些特定恐惧症占了1/4。

  强迫症很重要的一条诊断标准就是是否出现了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或两者皆有。什么是强迫思维?就是你可以正常生活,但在某些时刻,你的大脑会被莫名其妙涌上来的想法支配,停不下来。

  比如,突然想,吃火锅的时候想,走的时候想,早上坐地铁的时候想,就连逛个街,脑子里面也能冒出菜刀砍电线,一火花带闪电,劈倒整条街的人的想法。或者是像泰日天一样,无时不刻地想要啪啪啪。

  最的是,你试图它,但你非但不能控制自己,而且会被不断涌上来的想法得非常焦虑和痛苦,甚至让你产生了强迫行为。

  那什么又是强迫行为呢?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比如总感觉自己没锁门,没关灯,回去检查一遍就行了。但强迫症患者不一样,他们要反复检查十次、二十次,始终不相信自己。

  又比如重度洁癖。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最多的强迫症症状就是疯狂洗手,一天几个小时洗到皮都破掉,手都出血了,甚至开始影响工作、生活和社交。多数情况下,他地知道洗手根本没有意义,但就是控制不住,你也不知道他洗手是不是在的念头。

  英国男子Keith Gordon患有严重的强迫症,5年前强迫症发作,他把都涂上纹身,成为了“艾塞克斯最酷的男子”/视觉中国

  2017年10月,《自然-通讯》上的一项研究,比较了592名诊断为强迫症的患者和560名健康对照中获取基因样本,经过仔细筛查,最终确定了四个与强迫症高度关联的基因——NRXN1、HTR2A、CTTNBP2、REEP3。这四个基因的突变,造成5-羟色胺低于正常水平。

  5-羟色胺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我们大脑内的,用来传递信号的;水平不足,信号就弱,神经交流时信息一中断,大脑就会宕机,你就会像卡在半空的旋转机器,不停地撞击让你卡壳的障,最终诱发强迫症。

  为什么会卡壳?其实,我们每天都像一个循环运转的机器,会做重复的事情,比如每天刷牙两次或三次,都是靠大脑里的一种神经回来控制。强迫症患者的大脑,就坏在了这条脑回上的突触受体。

  突触受体其实是两个词。突触,简单来说就是大脑里送信的小火车,而受体就是收信人,如果这些受体坏了,就像送信没有收信人,小火车就会脱轨运转停不下来,让你陷入强迫行为,比如,重复地洗手停不下来,因为大脑迟迟到叫停的信号。

  光是重复行为也不足以解释强迫症。大部分情况下,强迫症患者明知道没有意义,还是遏制不了心中的冲动,根本原因是在他们的大脑里,不仅是收信人不见了,小火车脱轨了,连信号站也坏了。

  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个叫做脑基底核的东西,是指挥各种送信小火车的信号站,每天接收信息,再反馈。它最厉害的地方是能帮我们筛选相互矛盾的想法,正遇到麻烦事儿,并不会陷入疯狂洗手,就是因为信号站告诉你:“没用你就别做”。

  强迫症患者就是“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因为脑基底核坏了,认知判断能力坏了,心态也就崩了,“疯起来我连自己都不相信。”

  除了基因突变和大脑功能受损,社会对强迫症的影响也很大,尤其在中国,保守的家庭、隐忍的父母,羞于表达情感,无形中将很多小孩推向了强迫症的悬崖。

  一项针对上海市心理健康中心的研究表明,77%的强迫症患者至少有过一种童年创伤。相比普通家庭,他们的家人几乎不会表达“爱”,娱乐活动少到,经常吵架,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常常爆表。

  这种长大的孩子,往往不够健全,更容易被同学朋友孤立,甚至遭受性侵害。而患者本人也一直对父母的耿耿于怀。

  但目前在中国,只有34%的强迫症患者在寻求医学治疗。想治,但医生不足也是一个问题。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科执业 (助理) 医师共2.77万人。事实上中国人对科医生的最基本需求在4 万以上。心理治疗师在治疗中也不可或缺,但全国仅有约5000名。

  直到2016年底,国内才发布了《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基本照搬了国外的诊断标准,还没展开研究中国人强迫症的特殊性。

  加之中国人对病的普遍恐惧和讳莫如深,耽搁了很多人的病情,宁愿花钱请做法,而不愿意将孩子送到医院。一项针对国内某高校1869名学生的调查告诉我们,大学生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非常高,为17.1%。不管是没意识到自己病了,还是逃避,都非常。

  最初的强迫症治疗方法也算得上是杀气十足了,有一个叫作前脑叶白质切除术,还获得过1949年的诺贝尔,简直给诺丢人。这种技术是什么样的呢?

  1954年,有个叫小李的年轻人生活陷入了烦恼。小李怀疑他的妻子被一个编号为67的病患者了,但其实,他的妻子是得了病身亡,小李自己也遭受了严重的创伤,而所谓的“67号病人”就是小李自己。

  这是电影《岛》中的情节。电影的结尾,小李的医生告诉他,如果他还不能过来,就不得不对他进行“性措施”了——切除前脑叶白质。

  这个手术就是打开你的颅骨,向前脑叶注射乙醇来神经纤维。后来还改进了器具,专门设计了“前脑叶白质切除器”来损毁神经。

  最的是传说中的“冰锥疗法”,医生直接用锤子将一根大概筷子粗的钢针从病人的眼球上方凿入脑内,而后徒手搅动那根钢针以摧毁病人前脑叶。

  能活着走下手术台的人,大多确实有了“缓解”,毕竟基本上都呆了、傻了。约翰·肯尼迪亲姐姐接受手术之后,终身生活不能自理。好莱坞巨星华纳·巴克斯特直接因为手术感染肺炎,直接挂掉了。

  这么的疗法当然早就被废除了,但是物理治疗仍然存在。例如中医里的针灸疗法,扎几针就能抒发心中郁结之气,吃点朱砂、雄黄、犀牛角中药就能凝神静气,堪比古代“驱魔术”。

  中医有用吗?在同样受中医影响的韩国,有学者给1995-2012年间中国期刊上中医药治疗强迫症的14项临床研究做了荟萃分析,发现研究质量都不高,治疗效果都被判定为存疑。

  不但物理疗法上存在疗效不确切的方法,有些心理疗法也不太管用。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森田疗法——顺其自然,发挥你的主观能动性。听起来很玄乎,翻译一下,就是接纳你强迫症的事实,剩下的你自己克服困难呀。有一项针对中国国内的研究表明,在400多名患者样本中,森田疗法的治疗结果微乎其微。

  治疗强迫症的一线药物是SSRIs 药物,如舍曲林、氟西汀、氟伏沙明和帕罗西汀,这几种药总体疗效相似,排名不分先后。这药物干啥用的?还记得说到的大脑信号传递大使“5-羟色胺”吗,就是用来帮助它回到正常水平,它能够正常送信了。

  权威医疗机构比较推荐的一线疗法,除了药物疗法之外,就是反应预防(exposure-response prevention,ERP)。简单来说,在医生的指导下,让你不断于你想逃避的恐惧中,打地下城。

  首先医生会把你害怕的东西按照引起焦虑的程度分级,是不是有点像打地下城了。在第一层打怪,打了一段时间通关了,通关的标准就是你不再做强迫性行为了,比如说摸到一张不知道哪里来的看起来干净的纸,不会跑去洗手,那就说明你过关了。然后去打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不过一旦中间做了强迫行为,就会被传送回第一关,重新开始打怪。重复适应,来摆脱焦虑。

  强迫症的治疗极为漫长,国内强迫症患者从症状出现到确诊大概平均要经历17年。而与之相反的是,疾病的娱乐化。试想一下,在看这篇文章之前,如果一个人告诉你他有强迫症,你是不是呵呵一笑,“座”就完了?

  21.寇长贵,谢冰,史杰萍,孟祥飞,张凤兰,孙爽,于雅琴,黄悦勤. 在校大学生强迫性神经症现况调查[J]. 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02):384-388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

关键词:我有强迫症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医药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