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染病到慢性病,胸外科如何应对疾病谱变化?赫捷成立胸外科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建立胸外科临床诊疗信息数据库,最终落实到质量控制上。
中国胸外科发展源于上世纪中叶,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虽然发展时间明显短于欧美国家,但发展速度和规模却令国家。
“中国和国际在胸外科的合作不断加强,在国际会议上就能看到很多我国胸外科人的身影,他们正在承担越来越多重要的角色,包括主要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赫捷对我国胸外科的发展深有感触,在他看来,发展的背后是我国庞大的医疗资源的支撑。
“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我国现有公立医院13000多家,其中三甲医院1972家,每家都有的胸外科,而这也是成为三甲医院的基本条件。依此条件,民营医院中还有151家三甲医院。因此,我国胸外科总数已经超过2000个,如果算上二级医院的普通胸外科,这个数字将更大。”在6.29-7.2日举办的2017国际胸外科学术大会暨第五届国家癌症中心学术年会上,大会赫捷院士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另外,根据一项对824个胸外科(733家医院)调研结果显示,拥有胸外科病房的医院占总数87%,胸外科主刀医师4271人,床位逾4万张。相比上述可喜的发展,我国胸外科仍然面临诸多待解难题。
众所周知,每一个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疾病谱的发展,胸外科也不例外。数据显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胸外科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过去由于营养缺乏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在逐渐减少,与工业化发展有关的疾病,比如肿瘤发病率在逐渐上升,尤其是肺癌和食管癌,发病率分别位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五位。
具体到中国,2015年我国肺癌发病保守估计65万以上,占全世界1/3,死亡人数约60万,也占全世界肺癌死亡的1/3。此外,根据全国18个重点胸外科统计结果,胸外科疾病中近73%是肺癌和食管癌,其中肺癌均位居各胸外科疾病首位,其次是食管癌和贲门癌。
但与先进的诊治技术相比,肺癌和食管癌的五年率却整体偏低,肺癌为16%,食管癌为20%。究其原因,到医院就诊的多是中晚期患者,因此要想提高患者五年率/治愈率,就应该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入手。如何提高早诊早治率?
“胸外科诊断应向精准化发展,充分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如低剂量螺旋CT、PET-CT、EBUS-TBNA、CT薄层扫描数据三维重建构图等,从切开来看向看准再切转变。”我国胸外科带头人赫捷精准化诊疗模式。
“从精细的术前决策、精确的手术模拟逐步发展到精密的手术方案、精准的手术操作,再到精美的手术效果,全面普及规范化综合治疗,紧跟精准医学步伐,度加强质量控制,提高诊疗质量。”
赫捷,胸外科成立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协调推动有关部门从战略高度建立符合国际标准临床研究要求的胸外科临床诊疗信息数据库,并构建以医院为基础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在高质量数据的基础上开展临床研究,并为流行病学监测、公共卫生管理、医疗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严控过度治疗。
此外,发挥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亚洲胸外科医师协会(ASTS)创始国等各分会、学会的作用,加大大型统筹调查研究项目,完善亚专业的建立及制度建设,制定胸外科各类疾病临床规范、技术审核、质量评估等体系,加强国内外同行间的学术交流,借助高效便捷的临床培训体系,提高中国胸外科诊疗技术。
赫捷希望,各医院胸外科还应积极探索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加强和病理科、影像科、检测科等科室的交流,重视综合性研究及临床,建立自上而下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使中国胸外科后继有人。
与其他科室相比,胸外科接诊患者治疗起来风险较高,因此相比三甲医院完善的医疗体系和水平,基层医院较少开展胸外科诊疗工作,这也是造成患者大量涌入大医院的重要原因,由此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医疗水平差距。
此外,患者的大量涌入也加大了专家的临床工作量,使得我国胸外科诊治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的同时,“数”多“据”少,不利于我国胸外科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如何改变这个现状?赫捷认为,胸外科从业者应充分发挥分级诊疗的作用,明确不同级别胸外科的定位,加强基层医院胸外科技术支持,定期开展援疆、援藏项目,开展远程医疗,鼓励胸外科医生多点执业,并开展对口帮扶等,发挥医改红利,调动全国胸外科医师的积极性,让医疗资源“动起来”,提高我国胸外科整体医疗水平。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