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常见疾病 > 正文

ESCMID指南:血液科念珠菌感染治疗

类别:常见疾病 日期:2018-11-8 3:12:03 人气: 来源:

  欧洲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性疾病学会(ESCMID)组织专家团队以最新循证医学为基础,制定了念珠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并预计分别于今明两年先后发表。在10月25日-28日召开的亚太临床微生物暨感染病会议上,大会特别安排了ESCMID念珠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专场。

  为寻找念珠菌感染的最佳诊断工具,以尽早开始抗真菌治疗,ESCMID欧洲真菌感染研究组(EFISG)的专家们通过综述现有资料,撰写出了念珠菌感染不同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及精确性的指南。该指南中包括性念珠菌病,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念珠菌病,口咽、食道及念珠菌血症的微生物学检测等内容。对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仍是造成合并症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念珠菌感染发挥了重要作用。预防性抗念珠菌治疗仅推荐用于接受异体干细胞移植的患者。

  对于念珠菌血症,推荐使用棘白菌素类药物[如阿尼芬净(anidulafungin,AⅠ)、卡泊芬净(caspofungin,AⅠ)、米卡芬净(micafungin,AⅠ)];不应使用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amphotericin B-deoxycholate);由于在部分欧洲国家中流行病学发生了变化,推荐使用氟康唑的级别仅为CⅠ。在发生念珠菌血症后,推荐拔除中脉导管;若临床须留置导管,则可选用伊曲康唑(CⅡ)。

  对于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推荐使用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8周(AⅢ),氟康唑>3个月,或者其他唑类抗真菌药物。粒细胞输注仅用于伴有粒细胞减少的念珠菌病患者(CⅢ)。

  对于性念珠菌病高危新生儿,可预防性使用氟康唑(AⅠ)、制霉菌素(BⅡ)或乳铁蛋白乳酸菌(BⅡ)。若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则新生儿性念珠菌病的治疗将变得更为复杂,可以考虑使用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BⅡ)、脂质体两性霉素B(BⅡ)、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CⅡ)、氟康唑(BⅡ)、米卡芬净(BⅡ)和卡泊芬净(BⅡ)。

  对于罹患性念珠菌病儿童的治疗,现有研究较少。根据研究结果推演出的推荐意见有,可用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CⅠ)、脂质体两性霉素B(AⅠ)、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BⅡ)、米卡芬净(AⅠ)、卡泊芬净(AⅠ)、阿尼芬净(BⅡ)、氟康唑(BⅠ)和伏立康唑(BⅠ)治疗。

  [精华贴]血液科肺部性肺部线 BCSH 血液病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性线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三次修订)

  寡妇村里的风流事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医药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