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两性健康 > 正文

假如鲁迅不知他的微博有多少点击率

类别:两性健康 日期:2018-11-14 16:06:57 人气: 来源:

  维基解密黄菊内幕

  一百年前,鲁迅也是八〇后,他比陈独秀小两岁,浙江绍兴人。相对来说,鲁迅的生活经历是比较简单的,不像其他作家。比如,胡适做过驻美大使,又在做“中研院院长”,解放军包围北平时,最后时刻傅作义给他留了一架飞机,让他和陈寅恪一起离开北平,经历过很多大起大落的事情。

  再比如郭沫若,他是北伐军总部副主任,后来撰文讨蒋,日本;一九三六年被蒋介石原谅,回国担任抗日;建国后做了政务院副总理、常委会副委员长等,一直是地位很高的作家。郁达夫没官做,但爱情风风火火,最后在南洋当翻译被暗杀,很是浪漫传奇。

  相比之下,鲁迅的生平一点也不传奇,但研究他生平的著作是最多的——因为他的历程,最能体现现代中国的历程,直到今天还是。鲁迅的生平,就是读书、教书、写书。有个说法,认为人应该“士、农、工、商”什么都做做,鲁迅却工、农、商都没做过,一直是士。

  关于鲁迅早年的生平,有两件事我要重点讲。竹内好讲到鲁迅生平,提了三个疑问:一是祖父去世与鲁迅父亲生病的影响;二是鲁迅跟羽太信子的关系;第三,到底周氏兄弟之间出了什么事情。后两件事可能有关联。

  鲁迅人生的转折点是十三岁,这一年,祖父出事,父亲生病。他祖父是一个官员,出了什么事呢?鲁迅的回忆里也语焉不详。一般认为是科场舞弊。

  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文明的重要部分,是中国传统社会数千年维持社会公平、清明,使得下层寒门人士能够有向上阶梯的一个重要途径。即便到了社会腐化如清朝,科举制度还常严格,科场舞弊是。祖父一出事,鲁迅父亲被革了秀才,然后生了病。三年以后,他父亲去世,只有三十六岁,这一年鲁迅十六岁。

  这三年,对鲁迅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整天去买药,把家里的好东西拿去当铺换钱。在少年周树人看来,去当铺常失的。药里面还有叫药引,是蟋蟀。蟋蟀不贵,贵的是要原配蟋蟀。鲁迅就特地把它记下来,这种八道骗病人的钱,害得他。他当时觉得,中医是庸医,误国。当然,这个看法是偏激的。

  鲁迅人生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在日本留学时在课间看了一段幻灯片。鲁迅在《呐喊·自序》里有很详细的描写。

  幻灯片讲日俄战争期间,一个中国人被认为是俄罗斯人的间谍,因此被日本人杀头。但是不光杀头,还要找人去看,围观的是中国人,被杀的也是中国人,可那些看客表情非常。从那天起,鲁迅就觉得做医生没用。本来他要做医生救国的,可如果国民的是傻的,身体再健壮又有什么用?照样被人杀头。于是鲁迅要弃医从文。

  后来美国汉学家周蕾研究中国文学与视觉艺术的关系,就从鲁迅看幻灯片入手。日本有学者去仙台,在学校档案里怎么也找不到鲁迅讲的幻灯片。竹内好从鲁迅写的《藤野先生》里又发现,其实他还受了别的刺激,有别的,并不是完全因为爱国才弃医从文。而且,还考证出他的医学成绩不怎么好。

  在核电站出事前,有一度,国人去日本旅游,热门景点就是鲁迅在仙台上课的教室。这常反讽的:据说鲁迅当初选在仙台学医,就是为了避开国人。没想到,他读书的地方变成今人的旅游点。大家去买电饭煲之余,看看鲁迅在仙台读书的地方。——许子东(图片源自网络)

  但是,藤野先生后来在回忆里又对他很寄托希望。鲁迅在《藤野先生》里有一段话,说到藤野先生劝他将来好好做事:“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句话,鲁迅还把它记在心里一生。

  在日本从文完全不成功,鲁迅和弟弟编了《域外小说集》,销很不好。回国后,鲁迅就做了教育部的官员,抄古书。从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一八年,是鲁迅身体、最好的时候,整天抄古书,收入也不错。

  很多人说鲁迅之所以深刻,跟他抄古书的经历有关。鲁迅不像胡适、陈独秀那些人,一面做文学,一面做,一面做教授,很风光。鲁迅这种在教育部的官员,规规矩矩地抄古书,脑子里却想着古今中国。这使人想起卡夫卡。卡夫卡的正职是保险公司的职员,写出了《城堡》这样可以概括整个现代官僚社会的著作,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

  许子东在《锵锵行天下》第三期与帕慕克对谈时,提到“文学与的关系”,帕慕克说:“文学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不是为了国家,当你写出好的作品时,就是对国家做出了贡献。” 上图为许老师的回应。

  后来,《新青年》的钱玄同来找鲁迅约稿,说我们办了一个提倡白话,有胡适、陈独秀等支持,但也没什么好的作品,听说你的文章写得好,所以请你来写写。关于这次会面,鲁迅在《呐喊》自序里有一段对话:

  这个比喻,后来李欧梵用来概括鲁迅,书名就叫《铁屋中的呐喊》。这是鲁迅一辈子创作的核心,也象征了当时大部分中国知识的两难处境。

  第一,鲁迅的开窗启蒙成功了。在期间,中国大约有四亿五千万人,小学以上水平的有二成多,其中也许有十分之一的人读《新青年》、鲁迅、郁达夫、巴金。换句话说,只有全中国人口的百分之二。而恰恰是这百分之二改变了中国的方向,引导了中国的变化,少数人启蒙了大多数人。鲁迅“开了窗”,和“开了门”。

  第二,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启蒙了,群众了,可是隔了若干年,无数的群众陷入了另外一种昏睡。一九六六年八月,老舍在“”中被打,后来自沉于太平湖。打老舍的就是某中学在广场跳孔雀舞的纯真少女们。

  今天回头看,都已做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为“”造成了中国的十年。可是在这十年当中,我们的广大是被了还是又一次昏睡?有多少人选择性集体失忆?今天的读书人,比如钱理群、李泽厚、夏济安等很多人都觉得鲁迅的事业没有完成,还要继续做。当然,更大的意义是在文化层面。

  想象一下, 假如现在有一个巨大的机器, 把全国所有的网络直播都放在同一个屏幕上,会看到什么?绝大部分是一些网红,说皮肤,说口红,下面有很多点赞。在这个大众化的“小时代”里,严肃节目的点击量常边缘、非常有限的。

  假如鲁迅还,不知他的微博有多少点击率。我大概查过,看谁的微博粉丝最多,她们的微博在讲些什么?“我的一个扣子掉了”,下面几千回贴;“头发最近又染了一个颜色”,又是一群粉丝。在文化的意义上,今天是不是还是很多人处在鲁迅所讲的状态,他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睡觉。这是第二层意思。想想鲁迅的“ 铁屋中的呐喊”, 早有悲观的预言。

  第三层,可是,你到底是谁?有没有资格启蒙别人?鲁迅的意义是大家都在睡着,他醒着,这叫皆醉我独醒。我们都是相信他的。如果比喻成“中毒”,我们都是中了鲁迅的“毒”,现在给同学们上课,我相信我说的是对的,希望能影响你们。同学们可能嘴角一撇:你讲的那些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要是换马云来,大家就好起来了。在,甚至、上海,李泽厚没人知道,李泽楷个个都知道。

  启蒙(enlightenment),这个概念一部分是从法国的卢梭、伏尔泰来的。现在,中文讲“启蒙”有两个意思,一是指第一个老师,就是“蒙昧”。父亲,母亲,或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总之是最早教你知识的人。第二个意思,是在你已经懂得很多之后的某一天,有一件事、一个人、一句话,“啪”地一下,把过去不明白或者的问题全解开了,把你过去的东西摔碎了。

  法国的基础是启蒙运动,卢梭讲天赋,伏尔泰讲平等,狄德罗讲。康德的一个总结很有名,他说法国启蒙主义可以归结成一句话,人和人的智力、财力、能力天差地别,但是差距再大,一个人也不能决定另一个人的命运。人跟人的差别可以巨大,比如智商、情商可以差一百倍,财产可以差一亿倍。比如比尔·盖茨的财产比我多一亿倍,但是我今天这样讲话,他不能要求我不这么讲话。这是现代社会的文化基石,这是一人一票制的哲学基础。

  再回头看鲁迅的“铁屋”启蒙,会不会有人怀疑启蒙者的?怎么肯定皆醉我独醒?谁来判断什么状态是醉、什么状态是醒?

  “忧国忧民”,夏志清的英文直译是“为中国”,obsession with china,会不会是“”呢?所以,关于鲁迅的“铁屋”比喻,可有三种不同的解释:第一,这个意象隐喻了整个现代中国文明的解放史;第二,“五四”过去一百年,我们需要继续启蒙的;第三,要用现代观念来反思“五四”的启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医药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