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只有短短五千言,却涵天盖地、字字珠玑、句句精辟,任何一句都可作为至理格言和座右铭。
《经》推崇柔弱的智慧,崇尚守柔贵雌,其他如功成身退、祸福相倚、上善若水等思想不仅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也是我们前进道,我们人生的大智慧。
:很多人喜欢直来直往,结果把事情办坏了。春秋时期齐景公喜欢养鸟,他让臣子烛邹一只鸟,烛邹不小心,这只鸟飞了,齐景公生气要杀烛邹。
齐国国相晏子知道了,就说:好吧,把烛邹这家伙杀了给大王谢罪,在他之前我要当着大王的面数落他的,让他死得瞑目。晏子命人绑了烛邹,数落其罪,共有。
其一,大王的鸟竟然让你放飞了;第二,你放飞了大王的鸟,惹得大王为一只鸟而;第三,你死了不要紧,可是大王为一只鸟而的事情传出去,其他诸侯国的国君和国民会笑话我们齐国国君把一只鸟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要,这不是大王的声誉吗?
有此,烛邹该杀。齐景公闻言笑了,说:“赶快放人,我明白了。”这就是晏子“曲则全”的智慧。
:在看来,最高的德性、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具有道的:生化、利生。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了水,才有了生物”。地球上一切原始生命都孕育于水。
故说:水是生命之源。水的第二个就是“不争”,能顺势而为。水无常势,水无常形,道也如此,道不跟争,而天地无法与道相争。人要学水的,抱着利他、不争的心态做事,才会如鱼得水。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了,就要含藏,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日中则昃日,月影则亏。一定要知道为人处事的度在哪里。事不可做绝,话不可说尽。说的是不要在某个方面因为自己的专长而盈满,说话、做事要留有余地,才会有发展与回旋的空间,不要给自己留下祸患。这是处世的大智慧。有才学有特长的人爱显摆,富贵中人生骄傲。
:道是的内在秩序、信息和生长能量,而道体现于人类,就是母爱般的、师长般的。读懂玄德,懂得了舍得。舍得不是只教我们放弃,舍得是一种功成身退。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做出了贡献不,能够坦然释怀,该放下就放下。也就是说,你必须要努力做出一番事业或成就,然后才能谈舍得。一些人认为舍得就是消极的放弃,这显然是很大。
: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的才叫强者。知道满足者才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一个人总被牵引,就是没有自知,不知道心灵的和心灵的陷进,知而不能知足知止,便是不自胜,没有战胜。很多人都曾经为自己的或软弱或强势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后。
自胜,战胜自己一切的不良或者性格弱点。我一位朋友,自知有一点,知道自己懒散,但是不上进,对懒散之气有自知之明,且无法克服,中年,我劝他发心改变自己,他连发心的志气都没有。
我笑他,打了个比喻:假如你悬在万丈危崖上,拼命往上爬就有生,一松手就会坠入万丈深渊。你怎么办?努力爬还是不爬?我感觉你就是那种宁可松手,任凭下坠,也不愿意拼命怕上山崖的人。朋友无言。战胜自己真的难吗?真的很难,攸关。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
:不主张与人结怨,主张和解,主张。个人与个人可以结怨,家族与家族可以结怨,国家与国家可以结怨。这种积就的冤仇不利于个人的生活,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不利于世界的和平。
复仇一直是人类文化中动魂的情节,多少复仇的故事,从古希腊一直到莎士比亚在传唱,中国武侠故事里,最多的是复仇。
从之善而得出的结论是:尽量不要结怨,而要积极,为了也不能结怨,一旦结怨,就难以。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最可悲的是骨肉相残之结怨,亲人反目而结怨。
翻看《二十五史》,充满史书的还有很多结怨的故事,至今在历史中流淌着黯然的泪、淡红的血。古人总结的人生经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柔弱者生。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
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认识到柔弱的东西里面蕴涵着韧性,生命力旺盛,发展的余地极大,很能持久。故在柔弱与的对立之中,断言柔弱的呈现胜于的特性。
“柔弱胜”的例子是很多的,最典型的就是水,说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也就是说,天下之物论柔弱莫过于水,而在攻克坚强的东面没有什么能胜过它,水凭借流动的力量改变它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特性,水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不了它,战胜不了它。
:大家都知道塞翁失马的故事,这个故事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祸福相倚的道理。普通人,遇到高兴的事情就喜不自胜,遇到坏事就垂头丧气。
而聪明的人,总是能从好事中看到危机;能从坏事中看到机遇。从好事中看到危机,就能够居安思危,及时处理危机。从坏事中看到机遇和希望,就能够化为神奇,甚至反败为胜。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做事一定要看到“无”的价值。盆子内部是“无”的,所以能装东西;房子内部是“无”的,所以能住人。当然这种无不是绝对的没有,在这里是说无形,看不到的东西,比如信用、等等,但我们一定要知道他的价值。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
:一些人,听闻了大道也嘲笑不已。我们就明白了,就连大道都会遭到人的嘲笑,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做事呢?所以千万不要怕被人嘲笑。《论语》重有记载,问孔子,所有人都说这个人好,这个人是不是很好呢?孔子说,这个人肯定不好。真正的是这样的,夸他,损贬他。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
一是它的直接内容,即指出由于君上失德,大道废弃,需要提倡以挽颓风。对当时病态社会的种种现象加以描述。
二是表现了相反相成的思想,把思想应用于社会,分析了智慧与、孝慈与家庭纠纷、国家混乱与等,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国家大治、六亲和顺,就显不出孝子;只有六亲不和、国家昏乱,才需要提倡孝和忠,这也是相互依属的关系。这是说,社会对某种德行的提倡和表彰,正是由于社会特别欠缺这种德行的缘故。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主导。
:君在古代意思很丰富,不仅指君王、君主的意思。一个人上的主导也可以称为君。这里是告诉我们静的作用。常言道,静水流深。内心的静是我们看事情、思考问题的一个基础。静能定,定能生智慧。《大学》中说,静而后能定,诚然。
:正和奇是一组相对的词汇。说以正,就是说要名正言顺,发布法律规章让大家知道,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就是要讲规则。
以奇用兵,就是说,带兵打仗要时常突破常规,出奇制胜。这给我们做事很大。要正,讲信用、如一。做事情则要讲变通,打破常规,创新方式。
:都是很多事纠缠在一起,盘根错节,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天下的大事,也都是由小事纠缠在一起,所以做大事,要从小事做起。因此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
轻易许诺肯定难以兑现,把事看得太容易肯定会遇到太多的困难。因此要把它看得困难一些,所以最终不会遇到困难。这几句话,讲出了事物难易、大小的辩证关系,很富有意味。
在看来,对于难事,应从容易下手的地方作起。对于大事,应先从细小处着手。他主张先易后难,逐步完善,以蚂蚁啃骨头的劲头,一点一点击干。告诉我们做事的方法策略,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最好的者,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者,人民他;更次的者,人民轻蔑他。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
:“不知有之”,有版本作“下知有之”,意思相近。的智慧是很先进的,他告诉我们什么是最好的者。
我们用一个小故事形象地说明这一点。话说在齐国,洪水冲垮了桥,一位老人被阻在河水这边。这时候晏子(齐国宰相)也要过河,就用自己的船把这位老者载到了对岸。老者过河后感激涕零,晏子的盛德。这就是说的:其次,亲而誉之。
最好的者是这样,发现桥被冲毁,立即组织人桥,无声无息地就把桥了。人们不知道桥是谁修的,或者说人们仅仅知道者很快了桥,或者根本不知道桥坏过。
:和解大的怨恨,必然还有的怨恨,怎么能算是妥善呢?因此,执借据却不逼索于人。有德者就象执借据而不逼索一样,施德不求报,得理能让人。
:人生最难的就是不责于人,既不责备他人,这是很高的。强调,为人宽善,即使我们占尽优势,也不能咄咄逼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叫“”。当我们处于劣势的时候,不责于人是大多数人能做到的。一旦你占了优势,还能做到不责于人,这才是真正的善。
:“”不积累财货,他尽全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他尽可能给与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天的是利物而不害物,“”的准则是帮助别人而不和别人争夺。
:的人都在不断积聚财富,告诉我们另一种富有。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在于他积累多少财货,因为积累起来的财货总是有限的。帮助别人, 而与人而愈有。在现代社会,我们满耳的都是“竞争”、“竞争”、“竞争”。
殊不知,天地间的规律恰恰是相反的,你不争,谦让,给予,一心一意地去做事,反倒会得到的更多。锱铢必较,争而不为,一天到晚争来争去,常常什么都得不到。就算一时得到,也终有一天“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其实,想明白了就会发现,给予的同时也就是在获得,不断地给予,就一定会有大收获。正所谓“助人者,人恒助之”。我们奉献不求回报,我们施舍不求得到,我们广种福田,一定会“愈有愈多”,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吧。
:方正而不孤傲,喻指道者虽有所合于规矩;有棱边而不至于割伤别人。比喻为人廉正宽厚。坦率但不过分为放肆。“光而不耀”即而不耀眼。
:《易经·乾卦》上说:亢龙有悔。亢就是飞得太高,至进不知退。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就是不成熟的表现,必然会招致不好的结果。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懂得辩证,懂。真正的成熟就是说的,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这的确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任继愈先生认为:承认求学问,天天积累知识,越积累,知识越丰富。至于要认识变化的总规律或是认识的最后的根源,就不能靠积累知识,而要靠“玄览”、“静观”。他注重思维这一点是对的,指出认识总规律和认识个别的东西的方法应有所不同,也是对的。
:这里当然不是指那种以退为进的。这主要是因为对“私”的误读,“私”的本意是“个人,自己”,而不是只作“、”讲。“后其身”、 “外其身”自然是之为、无心之为,而不是为了成就自己的。
因为得到人们的推崇而有所成就,不是的,而是自然的结果。联系人生的体验可了解,如果心存、所为,要做到“后其身”、“外其身”,一时一事或许可能,持久而为就做不到了。所以,的“”是真“”而不是假“”,所提倡的行道而不是。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