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运动健康 > 正文

出台方案: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上4节体育健康课

类别:运动健康 日期:2021-4-14 20:26:36 人气: 来源:

  我的真实献妻经历(晨报记者武永明)市教育局近日出台的《市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上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义务教育阶段小学1至2年级每周安排4节体育与健康课,3至9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与健康课;高中阶段(含职业学校)每周安排3节体育与健康课;高职高专阶段体育课总学时不少于108课时。

  到2020年,学校体育办学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体育课时和锻炼时间切实,学生基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规则意识、合作和意志品质显著增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0%,并逐年稳步提升。

  《方案》要求,学校校长听体育课每学期不少于2节、分管校长和主任不少于3节,体育教研活动每一个月开展不少于1次。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全面实行每天上午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校确保全校每学年会做两套操:一套部颁操、一套部颁武术操,并积极推行自编操,做好眼保健操。寄宿制学校每天实行早操或晨跑制度。科学安排大课间活动内容和形式,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周周有安排”。

  从2017年开始每3年举办一届市级中小学生综合性体育运动会;每2年举办一次县区级中小学生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各级各类学校每学年在春、秋两季各举办一次以田径或传统项目、趣味项目为主的学校运动会,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校际之间、班级之间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构建校、县、市相互衔接的学生体育竞赛体系。完善竞赛选拔机制,畅通员进入各级专业运动队、代表队的渠道。

  体育课程考核要突出过程管理,从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健康知识、运动技能、体质健康、课外锻炼、参与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继续把体育学科纳入中考范围,以满分50分计入中考升学总成绩并作为中考录取依据。同时要完善残疾学生体育考分评测机制。

  学校要制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规范记录每一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其评定等级。小学要将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列入学生成长记录或素质报告书;初中以上学校要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指标和内容。

  以《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对中小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条件保障、学生体质等,逐项评价打分。评定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对不能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的,未按国家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未按要求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如实上据的,评估中弄虚作假的,学校体育工作等级评定结果为不合格。学校每年组织一次体育工作自评,市县区教育局要对本行政区域内学校自评情况进行复核,形成评估工作报告,逐级,并公布复核结果。

  通过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计划、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途径,每年招录一批合格体育教师,尤其是掌握足球教学技能的体育教师到师资紧缺学校任教。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有关,聘用退役优秀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同时,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师和特岗计划教师中,选拔部分热爱体育教学的非专职青年教师,经业务培训合格后补充到体育教学岗位。

  试行体育教师走教制度。各县区选择1—2个乡镇中心学区为单位,统筹聘任、管理学区内专职体育教师,鼓励每名体育教师在两个以上学校任教。建立走教制度,化解学校体育教师缺乏、兼而不专、年龄偏大等问题。中心学区在年度考核、评先选优、职称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走教支教的体育教师。

  落实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将学生早晨锻炼、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运动训练、比赛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常规性工作合理纳入教学工作量(组织一次30分钟大课间活动人均计0.5课时、组织40分钟课外体育活动人均计0.8课时、组织1小时运动队课余训练计1课时,寒暑假全天训练一天计4课时,半天训练计2课时)。将体育教师带队参加国家、省、市教育部门举办的各项赛事成绩纳入教师职称评定、评优选先条件。学校要为体育教师配备工作服装等必要的教学装备。

  各县区要把学校体育设施列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将学校体育器材纳入教学装备采购计划。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医药健康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