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中小学每校至少配一名专职心理教师《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近日印发,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根据《通知》要求,各区教委要设立或依托相关专业机构,牵头负责组织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每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并丰富充实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指导学校科用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推动建立“一生一策”的心理成长档案。(10月10日《青年报》)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及时预防干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儿童青少年培养健全的人格、形成自信自强的品质、树立理想和生活目标,对其个人、家庭、社会都至关重要,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不少专家指出,现在青少年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再加上青少年身心尚未发育成熟,遇事容易走极端,一时想不开,就会产生轻生念头。同时,家长对学生期望值过高,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也是相当严重的。
据报道,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24.6%,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中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其学业进步。因为学习成绩下降、长相不够漂亮、亲情缺失、早恋等原因,而产生心理疾患的花季少年不算个例,严重者甚至选择以方式结束生命。这样的现象必须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此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要求小学高年级、初高中每年测评心理健康,中小学每校至少配一名专职心理教师。同时,建立市、区、校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好用好市中小学数字德育网师生在线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热线。这不仅能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展,使素质化教育相关工作能科学化、规范化顺利发展,更能帮助青少年学生塑造良好、健康的心理,提高他们的意志,使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期待更多地方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政策举措。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社会。要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大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学校、测试我的另一半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做好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强化日常预警防控,加强心理咨询服务。要加强机制建设,大力构建家校协同干预机制,积极争取专业机构协作支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队伍建设和各项保障措施,为更好守护“少年的你”提供有力支撑。(□吴学安)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