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的起源本文是假设在动物的体内天然存在两种由性细胞组成的“配子”。如果一个个体内的性细胞数量多,而体积小,这将会被划分为雄性;另一种含有体积大而数量少的性细胞的个体则被划分为雌性。使其更多的基因得以繁殖是个体的本质目的,而后代的养育会花费个体资源,因此性配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个体都倾向于寻找繁殖更多基因的机会,而减少养育后代的时间和精力的支出。文中提出的第一个关于儿女投入资源的分配问题,文中以钟摆理论说明生育同等数目的儿女策略是一种EES。凡偏离这一策略的基因就要遭受净损失。两性另一个更具争议的点在于养育子女的主要责任。每个体都希望存活的子女越多越好,实现这种愿望的方法是诱使性配偶在对每一个子女进行投资时付出比自理应承担的更多资源,以便自己同另外的配偶再生子女。然而两种性细胞的生理特性决定了雌雄动物在生育后代时的投入和风险是不同的。由于雌性一开始就以营养丰富的卵子付出了比雄性更多的资源,因此雌性自受孕起就比父亲承担了更大的义务,若幼儿死亡,她的损失会更大。在两性的战争上,雌性的王牌在于交配。雄性和雌性在争取繁殖基因和平衡养育责任的激烈斗争,逐渐形成两种主要策略使得自然选择得以进化。即家庭幸福策略(雌性在交配前先花费长时间打量配偶的忠诚性,因雄性在交配前的追求阶段就投入重要资源,而不易抛下雌性,另寻配偶)和大丈夫策略(雌性会挑选群体基因优秀者来进行交配,只有最够格的个体才享有这种交配)。除此外,两性的战争还存在其它居间策略,最终采取哪种策略取决于具体的生态。
这章的阅读让人失望,的基因解释了人类最本质的两性关系。越往后看,越与从前传接代的观念相符合,时下对两性关系的新知,像是给这个理论盖了一层厚厚的衣服,我希望它能盖得严实。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