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努力工作而没有得到提拔,当你认真面对感情,而没有得到认可,当你付出,而没有得到回报的时候,你的心里一定很失落。
但是,因为你有着“讨好型”人格,不敢生活的不公平,只能生活带给你的,你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意去争,去拼,去夺回原本属于你的东西。
《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作家罗伯特·戴博德写的一本故事书。而在我看来它不仅仅是一本故事书,更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
在书中,鼹鼠应该是一个幸福的老鼠,因为他有一个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是一只河鼠。鼹鼠的生活一直都被河鼠照顾得井井有条,但是他总是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正如书中这样写道:“他感到几乎没法做他自己,因为他总活在河鼠的影子里:要是他们去划船,河鼠总会说鼹鼠划得不对,比如拿桨的姿势错了;
等把船停好了,河鼠又会检查缆绳,确保鼹鼠系对了绳子,还雷打不动地非要把绳子在柱子上再绕一圈。”
所以,故事中的鼹鼠渴望做一回自己,自己能够决定一些事。哪怕最后的决定是错的,也希望能够靠自己去实践。
就如同现在的很多家庭,很多父母过于担心孩子会走错,吃苦头,无论是选择哪所学校,哪个专业,从事何种工作,甚至找什么人结婚,都会帮孩子去完成,替孩子去决定。
他们不会去介意孩子真正喜欢什么,喜欢谁,快不快乐。如果孩子不同意父母的选择,就会用各种手段给孩子压力,孩子接纳自己的想法。
在这种大事小事包办的家庭,孩子要么会长成一个“巨婴”;要么就会终日因为压抑,郁郁寡欢,直到有一天,将所有情绪爆发出来。
书中的河鼠非常能干。的确,在上述关系中的父母不乏一些人是很能干的。正是因为太能干,而变得,不近人情。
书中的鼹鼠也有着同样的经历。鼹鼠想要找先生叙叙旧,他对河鼠说:“我找串门聊天去了。咱们很久没见他了,走一走对我也有好处。”
正当鼹鼠准备出门时,河鼠突然喊道:“小心点儿,鼹鼠。想一想上次你一个人出去发生了什么!”他说的当然是鼹鼠在野树林里迷,被河鼠出手相救的事情。
鼹鼠气极了,他不明白为什么每次河鼠都会把他曾经的犯过的错误和过去的糗事记得那么清楚。更让他生气的是,总是不分场合地把旧事重提。
我问她具体原因,她说道在五年前她的一位远方亲戚在调动工作时请她帮助。事情办成之后,亲戚在新工作中表现很不错,很快就获得了晋升。
最近,这位阿姨正好也有求与她的亲戚。虽然她的亲戚帮了忙,但是她感觉对方比较冷漠,不热情。我问她对她亲戚说了什么,阿姨说她就是不断提及五年前的事,让她记住曾经的恩情。
我认为她的亲戚对这份恩情是记在心里的。她不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否则不会帮忙。问题恐怕是出在这位阿姨的沟通中,任何人都希望就事论事,不希望往事重提。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明明孩子犯了一件事情,但是你在时非得要把成年旧事统统提一遍。
所以在与人相处时,我们得提醒自己,无论是对朋友、同事、亲戚都应该是就事论事,保持冷静。不要把所有的事混为一谈,否则不仅事情解决不了,还容易引起他人的不悦。
这本书通俗易懂,读完这本书,用小故事了大道理,让我们学会了爱与交流,它看似给我们讲了一个童话故事,其实却道出了我们成年人面对焦虑和抑郁时最真实的感受,书中的角色都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到原型。
书里的主角是幸运的,通过了10次的咨询,他对自己的情绪有了充分的理解,获得勇敢的力量和前行的动力;而现实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人还在苦苦挣扎;
心理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通过阅读这样一本书不可能就无师自通,得到许多答案;但是,相信读完这本书,许多人会透过看到自己的影子,帮助我们去诚实地面对自己;
如果你也常常突然陷入悲伤情绪中无法自拔,不妨读一读这本心理故事书,也许不能立刻就带来改变,但相信会让你对自己有更的认识,帮助你找到一些问题的所在。
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戴博德,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这本《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则是他最著名、也最畅销的一本大众心理学著作。
套装内还有一册《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也是一本心理疗愈的书籍,书中通过一个个故事小案例,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的切肤之痛和生命困境,都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共鸣、找到希望。
有需要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愿你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内心的力量,做自己的救世主。季建业 情妇 周冰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