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中国老百姓的食物80%来自主粮。如今,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品尝到来自天南海北的各色佳梦见偷东西被发现肴。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树立大食物观”作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大食物观的逐步树立,人们吃得更营养、更健康。
民以食为天。近年来,伴随着电商、种植养殖、物流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优质食材需求的提高,食物的种类日渐丰富,品质稳步提升,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天南海北的食材,品尝各种美味佳肴。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将“树立大食物观”作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的重要内容。树立大食物观,就是要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如何树立大食物观?它和老百姓日常饮食消费有怎样的关系?未来食物具备怎样的特征?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专家。
初期,中国老百姓的食物80%来自主粮。如今,这一现象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走进各大商超,点开各种电商平台,琳琅满目的食材让人垂涎欲滴,挪威的三文鱼、的对虾、的龙虾、泰国的榴莲、西班牙的火腿,以及我国各地的特色美食,让百姓的餐桌越来越丰富,饮食结构越来越健康。
统计显示,我国食物总消费量从1978年的每人每年515千克,增长到目前每人每年超过1400千克,城乡居民人均原粮消费由1978年每人每年247.8公斤下降到130公斤。减少主食摄入、增加副食摄入、注重食类多样性和营养搭配等,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生活习惯。
“大食物观就是要通过合理布局、优化结构,从供给质量出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实现从满足人民群众吃饱饭向吃得营养健康的转变。”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指出,大食物观要放眼整个国土资源,立足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依靠现代科技驱动,全方位开发耕地、森林、海洋资源,拓宽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食物来源,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
具体来看,人们可以通过设施农业、植物工厂等技术手段改变光温水土等自然资源,优化和创造更加适合动植物生长的,从而提高食物的产量和质量。例如,在甘肃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通过打造日光温室并引进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物联网控制等技术,已经形成了数十万亩的戈壁农业。
人们也可以面向33亿亩森林资源,研究开发木本油粮、昆虫蛋白等森林食物。近年来,我国板栗、核桃、油茶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营养选择;草原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潜力也很大,草原野生植物中有药用价值的达6000多种,可制成食品的有2000种;海洋更是丰富的食物宝库,我国有超过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大大拓宽我们的食物来源。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物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落实大食物观需要多方努力、多措并举开拓资源,保障我国食物安全、营养安全、生态安全基础的建立,推动食物系统更加高效、更有韧性、更可持续。”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植物食物与营养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家章说。
近年来,人造肉进入视野,无论是以植物基合成的“素肉”,还是利用细胞技术在试管中培养出来的“真肉”,都吸引了资本的目光。不少企业早已开始研发相关技术,一些产品也陆续消费者的餐桌。
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多家超市和快餐连锁品牌都在销售植物基食品。在某电商平台上,一家主打植物基牛肉饼的店铺,近期销售量超过500单。有消费者留言称,“口感跟真的牛肉非常接近,但由于是植物制成,吃起来没有负罪感”“很适合需要减脂的健身人士,还会回购”。
所谓植物基食品,就是以植物原料或蛋白质、脂肪等,加工制成具有类似动物食品的质构、风味、形态等特征的食品。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97家人造肉相关企业,人造肉相关企业累计融资80余起,融资金额超过240亿元。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教授陈坚看来,植物基食品是实现食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可能成为未来食品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陈坚认为,一方面是因为食品行业高耗能、高污染,约产生了全球25%的温室气体,需要全球40%的耕地。《中国植物肉减碳洞察报告2022》对5种来自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食品进行比较,显示植物基食品减碳效果高达98%。另一方面是因为植物基食品有助改善膳食结构,是动物性食品的有效补充。实验证明,在动物蛋白中加入一些植物蛋白,可显著降低膳食性死亡风险。
此外,人类对蛋白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据联合国发布的数据,到2050年,全球蛋白质需求量还要增加30%至50%。一项科学研究显示,采用霉菌发酵产生的线%的牛肉消费,那么大约可减少56%的二氧化碳排放和56%的森林砍伐。
“未来食品将着重解决食物供给和质量、食品安全和营养、饮食方式和享受三方面问题。随着科技进步,植物基食品可通过生物技术、食品技术及机械工程技术等,使蛋白更优质、营养更丰富、风味和色泽更相近。”陈坚说。
我国是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人均农业资源有限,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持续增产难度较大。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也给世界粮食安全形势增加了新的变数。因此,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健康、可持续的食物系统至关重要。
值得关注的是,在未来食品的另一条赛道上,通过细胞技术制造出来的人造肉已经步入量产阶段。2013年,荷兰马斯特里荷特大学制造了第一个运用细胞技术的人造肉汉堡,当时造价高达33万美元;去年,新加坡上市的人造肉汉堡,每个售价降到了23美元,已达到能够接受的程度;以色列建成了世界首个细胞肉工厂,一天产量达几百公斤;我国启动了“人造肉高效生物制造技术”等研发项目,加大了相关领域的研发力度。
陈萌山,要以新发展为,加快构建可持续的食物系统。以创新为支撑,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推动植物级蛋白、细胞级蛋白等新食品制造产业的发展,强化农业产业技术的配套,推动设施农业植物工厂规模化发展。
同时,立足国土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构建粮经饲、种养加、农牧渔协调发展的食物生产结构和布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贸易,构建安全稳定的食物供应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张合成表示,要延长食品产业链,向食品的二产部分要附加值、要新型食品。加大生物合成和人工合成等新兴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人工合成淀粉、生物合成蛋白质,以及3D打印食品等生产方式的研究。
商务部:6月6日至12日生产资料价格略...煤炭价格稳中有升,其中动力煤、炼焦煤价格分别为每吨933元和1533元,分别上涨1.1%和0.3%。
商务部:6月6日至12日食用农产品价格...粮油价格略有上涨,其中大米、面粉批发价格分别上涨0.8%和0.5%。
奶粉食用指南 守护宝宝健康成...提供奶粉喂养指南,解读奶粉配方成分,帮助新手爸妈选择奶粉。【详情】
中国网食品频道“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