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君”是所有生命时报编辑在新平台使用的昵称。生命时报微博后台每天都会收到数百条类似的私信,超过一半是网友发来的健康求助和就医咨询。
据第三方评估显示,生命时报长期位居微博榜30列,是唯一上榜的大众健康类。2013年,生命时报微博作为案例入选《中国微博蓝皮书》。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还将生命时报微博作为健康的典型案例加以研究。
扎实的原创内容是生命时报微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健康领域的主流声音,生命时报用专业和负责任的态度向大众健康知识,原创和独家策划。由新闻专业和医学专业编辑组成的采编团队,平均每天发布25条原创科普内容,每日阅读量300万左右,成为微博上养生、医疗、健康等话题内容的主要转载源之一。
除了发布常规博文,生命时报微博还运用手绘信息制图、动图、H5策划、音频、视频、直播等多手段,增加健康的趣味性,避免“板着面孔”,令医学科普由单一、单形态运作转变为多元化表达。例如,生命时报微博发布动图作品《10个简单的手指动作,延长你的寿命》,阅读量在1小时内就达近20万。网友“肿瘤专家陈小兵”在留言中写下“简单、实用、方便”的评价。这短短6个字,对编辑团队而言,是认可更是动力。
目前,生命时报微博已成为微博平台内部评级最高,并拥有话题免审权的大众健康类。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评价,微博平台需要优质的原创内容来满足亿万粉丝的需求,拥有248万粉丝的生命时报微博,具备这种专业健康内容的生产能力,是吸引和聚合粉丝的“利器”。
“每天看生命时报微博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了”微博网友Xinyan_阳光留言。疾病、饮食、运动、心理、育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健康领域,生命时报微博都有涉猎。
健康类信息拥有着巨大的需求量和关注度,当铺天盖地的养生也在侵占着社交,生命时报微博一直坚守初心:做行业里最有底线的,用专业力量打造有公信力的内容。每隔一段时间,生命时报都会就近期网友关注的健康话题向专家求证,为读者甄别、筛选、核证网络消息,放大科学和的声音。
“生命时报微博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受访专家,比其他健康类微博更有可信度。”在生命时报微博线下上,网友林女士说道。生命时报权威的科普内容背后,是由20多位院士顾问、国内数千名权威专家、40多家机构、300多家全国三甲医院以及遍布全球的500多位驻外记者一起组成的强大报道阵容。“生命君”发布的内容经过专业把关,能及时传递国外最新的健康和最前沿的治疗,令读者足不出户就能和名医“对话”。
医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复杂又,生命时报微博致力于用最通俗的语言传递最科学的声音,通过对标题和内容反复打磨、推敲,大家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点就通、一用就灵的养生知识。《神奇!一把卷尺“量”出你的疾病风险》《“中年发福”是一把杀猪刀,十几种慢性病因它而起》……这些让人一看就想探个究竟的标题,让枯燥生涩的医学知识显得有趣且“干货十足”。
自2010年开通以来,生命时报微博的原创内容几乎每天都会被@、@央视新闻等大V转载,被誉为“健康的风向标”。每逢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生命时报微博总会在第一时间发声,从社会新闻中寻找健康落点,令健康知识得到广泛而迅速的。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生命时报微博迅速反应,连续发布“地震来临,室内如何避险”“地震时找到救命三角区”“只要有呼吸,每一刻都是黄金时刻”等40余条微博,普及大众自救、避震、心理干预等知识,一经发出即被多家大V转载。
“原创,科学为上,健康,最乐”,这是《生命时报》坚守了13年的办报旨,也是生命时报微博、微信乃至整个新团队传承和发扬的职业信条。如今,生命时报微博作为生命时报新阵营中发声最快、最广的平台,已经与生命时报微信、客户端等形成合力,实现了健康报道的多平台,希望最终改变中国百姓的健康素养、知识结构和行为方式。木咲美琴
网友评论 ()条 查看